粤规院科技集团2024春季技术交流会之“以科技重塑企业发展基因”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2月19日上午,粤规院科技集团2024春季技术交流会之“以科技重塑企业发展基因”专题会议在3楼学术报告厅召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会议聚焦智慧安全、人工智能、韧性城市等领域热点,6位来自院内外的技术骨干从多个视角对科技创新实践探索项目进行了分享。会议由总工程师室主办,创新研究院承办,公司总规划师罗勇主持,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魏宗财、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技术研究室主任陈鑫祥、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院副院长陈雷作交流嘉宾,粤规院科技集团董事长邱衍庆、党群工作部部长唐路、创新研究院负责人郑泽爽、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袁源琳、时空数字技术应用研究院副院长魏冀明、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吴校军、规划一所副所长刘沛、创新研究院博士后张媛媛等参会交流。
(1)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简要介绍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院副院长陈雷以《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简要介绍》为题,介绍了城市生命线的发展背景,梳理了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并总结了安徽、浙江、山东等省市生命线建设模式。同时以江苏省城市生命线解决方案为主要案例,阐述了其总体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平台定位和系统总体架构,并分享了在燃气、排水防涝、污水、地下管线管理、桥梁等工程领域的综合和专项应用。
(2)城乡规划行业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关于科技创新赋能的思考
创新研究院负责人郑泽爽以《城乡规划行业的需求侧与供给侧——关于科技创新赋能的思考》为题,对智慧科技如何赋能城乡规划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是追本溯源,分析了城乡规划领域的需求侧与供给侧,认为城乡规划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的改革要增加科技投入、激活创新能力。二是见微知著,阐述了未来智能规划的发展趋势将是从万物皆可互联网+,到万物皆可“AI+”。三是挖矿储能,从数字底座建设、数据处理分析、辅助规划设计、交互动态展示4个工作阶段探讨了科技创新赋能规划的路径。
(3)人工智能ABC——从几组概念理解人工智能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院助理总监李永森以《人工智能ABC——从几组概念理解人工智能》为题,采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人工智能的相关概念、技术原理和发展历程,并探讨了通用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本质上的共有范式,认为数据即资产,模型也是资产。他最后提到,在“认知过程”和“意识本质”两个问题解决之前,人工智能还将只是机器和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类。
(4)基于多源时空数据融合的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时空数字技术应用研究院梅乐以《基于多源时空数据融合的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为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研究实践,聚焦业务协同和信息融合的工作提升重点方向,阐述了自然资源业务协同指标体系和信息融合计算模型的构建思路,同时以广东省粮食生产场景应用为案例,介绍了具体的业务协同指标体系、信息融合算法包图、场景评价具体实现、粮食生产综合决策4大组成部分,彰显了该模型满足自然资源综合决策需要、融合数据信息、提高计算效率的特性优势。
(5)智慧医院运维决策系统基于最大相关系数和LSTNet的开发策略
广东省智慧医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孙恩泽以《智慧医院运维决策系统基于最大相关系数和LSTNet的开发策略》为题,以旅控集团智慧酒店管理系统为切入点,聚焦智慧医院的智慧节能功能,阐述了基于最大相关系数和LSTNet温度预测模型的技术原理、算法优势,介绍了其在智慧空调运维模型、数据机房应用模型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远期智慧平台的规划架构、研究中心未来市场开拓方向以及综合运维平台发展理念。
(6)适应新常态的城市安全韧性规划体系构建研究
广东省城市安全智能监测与智慧城市规划企业重点实验室丁俊以《适应新常态的城市安全韧性规划体系构建研究》为题,梳理总结了城市安全韧性规划在工业社会及其前后时期的发展脉络,阐述了新常态下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复杂、传统城市安全规划亟待转型、城市安全韧性规划面临新需求的新形势,并从理论体系、规划框架、规划策略3个方面分享了城市安全韧性规划体系的构建思路,最后就未来的研究展望,从技术研发、指南编制、项目谋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